2012年5月21日 星期一

環保一年不會死----紐約客減碳生活日記 讀書心得

   2012. 05


      今日報載, 在全球化衝擊下, 富裕帶來慾望. [不丹] 不再幸福. 前幾年, 其他國家以[GNP] 測量成就. 不丹國家卻以 [國民幸福指數GNH] 成為全球最幸福國家. [GNH] 國民幸福指數, 是依據心靈快樂, 環境保護, 健康, 教育, 文化, 生活水準, 時間分配, 社區活力及良好的治理等九項標準評斷. 一直是許多國家發展的努力指標. 但是 [不丹] 經濟的蓬勃發展, 也像多數國家一樣, 走向物質掛帥. 如不丹總理廷里所說, 不丹將水利發電電力賣給印度賺的錢, 全讓為啟動汽車進口汽油的費用抵銷. 出口潔淨能源的獲益, 等同向印度進口骯髒燃油的成本. 從印度進口的工業和消費商品暴增, 人民生活物慾, 也漸漸影響環境和寧靜的步調. 看到這則報導, 使我感嘆, 不論世界各地, 在追求經濟成長與工業產品的變化下, 普羅大眾, 如何跳脫物慾的誘導, 而不去改變生活需求與影響大地環境.

   現代大眾生活, 隨著各種發達的工業產品包圍, 更增加對日新月異之物品的依賴. 無論衣,, , , 緊密關聯. 越居住在都市化的民眾, 越需要方便使用的物品, 而這些產物品, 幾乎都是以環境資源的採取和破壞為代價. 越先進都市的生活, 對環境的影響就越廣大. 如果說,想在大都市裡, 進行環境保護的理念和行動, 確是很不容易, 因為大眾之中, 個人的力量畢竟很有限. 但也不能束手無策, 應該是要集合眾人的力量來推動. 而眾人的力量, 必須要有令人信服的理念和動機. 有幸, 在世界各地區, 確有一些有心人, 為大地環境保護投入心力, 默默為環境保護盡力, 以自身體驗, 來傳達對環保的做法, 引導大家來體會施行.

    有一位英國電子工業博士, 居住在美國大都會城市紐約, 有感於大地環境的變化污染, 思考如何改變生活居家的模式, 來徹底戒掉主流社會習以為常的消費習慣, 以過著不對環境造成任何 [淨影響 Net Impact] 的生活. 他和他的太太與稚齡女兒及一隻狗, 試圖在居住於紐約市中心, 要盡最大努力, 以不製造垃圾, 不排放二氧化碳, 不放有毒廢水, 只買當地食材, 不搭電梯, 不坐地鐵, 不使用包裝商品, 不碰塑膠, 不吹冷氣, 不看電視等生活方式, 來體會怎樣做個零污染人. 他以一年時間和他的家人去執行, 並將其過程和所遇到的境遇, 很自然坦白的敘述, 發表寫了一本書, [紐約客減碳生活日記---環保一年不會死] ,讓大眾也瞭解過著零污染的真相. 現代化的生活, 如何避免使用現代化的工具物品, 確是難以想像.

   [環保一年不會死] 一書作者 柯林.貝文, 不是基本教義派的環境戰士, 他只是為雜誌寫稿. 有一天他忽然發現, 他關心環境, 關心未來. 但總是在指責別人, 希望改變世界, 但是卻從來沒有要想到改變自己. 他花太多力氣, 鄙視別人做得不夠多, 卻允許自己得過且過. 這個驚醒與覺悟, 是這個生活在大都會裡, 進行 [零污染] 實驗計畫的來源. 從自己和家庭成員生活做起改變, 在日常生活中, 其實有許多選擇, 可做改善環境的方法. 雖然在物質文明消費代表的紐約, 來進行這個實驗, 確是不容易. 但有心者, 畢竟也能逐步克服困難. 誠如剛開始實驗時, 在超商購物時, 店員問是要紙袋或塑膠袋時, 做何選擇, 當然自備購物袋是一種方法. 又在清晨衛生紙的使用, 想到如何減少樹林的砍伐. 從高樓住家上下樓層, 要不要搭乘電梯, 能否減少電力使用, 這些思考, 確實常與現實情況相持. 生活裡的食, , , 行以及育, . 時時要堅持 [零污染] 的指標警惕, 克服難題. 這不是三.五日或一.二個月來進行. 而是長達一年, 有十二個月的考驗. 除了顯示其決心外, 也要證明一個有心為環境保護做事的人, 也能夠在沒有環保背景與訓練的平常人, 一樣可以從自己做起, 為減少污染, 減輕大地環境負擔, 盡一份力量.

   這本書內容很生活化, 就像我們日常生活裡所面對的一些問題, 我們如何處理. 是用直覺方便的隨意來做, 或多加一點關心環境的心來選擇, 相信會有很大的差別. 環境保護的觀念已普植大眾人心, 只是如何去做, 是別人做, 或由自己做起. 常以為個人力量有限, 但是, 這本書告訴我們, 如能認清觀念, 許多事可由自己做起, 也能激發群眾的認同與效法,更能結合大家的力量,來參與推動減碳, 零污染, 保護環境的志業. 其實短期內, 我們無法實現 [環境零污染] 的境界, 但是我們的行動, 有一個開始, 至少努力使環境不再惡化, 並儘速修補, 相信是可以環境是能夠逐步改善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