浩 2012 .09
上個月, 兩度襲擊台灣的怪颱風 [天枰] ,挾十七級強陣風, 十公尺的巨浪, 重創台東外島蘭嶼, 災情慘重. 長年身處颱風第一線的蘭嶼, 過去數百年與大自然和平共處, 天人合一, 總能在天災中全身而退, 為什麼近年來快速現代化後, 抗災能力反而變得如此薄弱. 許多地面上現代建築物設備, 都被摧毀損壞. 面對此一景象, 值得思考蘭嶼的傳統建築, 其考慮夏天的颱風及冬天東北季風, 基地選在依山面海的斜坡上, 房舍建在挖出的凹穴裡, 地表只看到屋頂, 主建築則沉在地表下.自然不會受強風破壞. 這是長居在此的住民, 向大自然學習的心得, 才能相安無事. 而現代的建設, 常忽略大自然的教訓, 以為人力可以克服環境, 總是會吃虧的. 另外, 在以前閱讀台灣濕地時, 對花蓮馬太鞍濕地, 阿美族人在這片濕地, 向大自然學習永續共生的精神, 發展出獨特的 [巴拉告生態捕魚法] . 讓大地環境與人類生活相互依存, 歷久不衰, 至今仍印象深刻. 大自然運行中, 隱藏著無限奧妙, 大地萬物生生互動, 自有它的道理, 也值得人類學習. 有許多現象顯示, 大自然的不可逆. 雖然有人說 [人定勝天] , 但我倒覺得, 應該是要 [人定順天]才是真理.
大地環境, 億萬年來, 在地球上孕育千百萬種植物, 動物. 它們之間, 一直依賴土地上生長作物, 摘取存活, 綿延不斷, 也相互安然依存. 大地生長的植物, 無論花草, 叢林, 樹木, 提供各種動物飽食的物源. 恆古以來自然運作, 已有一套系統動態的均衡. 一年四季, 不論高山原野, 都會有各種季節產生物品, 供各種植物, 動物的存活生長之需求. 這種現象, 當今在尚未被人類開發的地方, 仍可被發現這種`自然大地的原本面目. 回顧我們環境, 自從有人類開始活動在這個大地, 人類發展出智慧和技能, 為使其生活更充裕, 更方便. 而不斷擴展生活範圍, 尋求更多的資源, 而普遍到處開發, 原是均衡的環境, 遭受到過度摘取與破壞.當前工業化的各種物品, 雖然比較豐裕,方便. 但它的代價也很高, 所造成的環境汙染, 空氣汙濁, 氣溫高升等現象,正跟隨在我們生活身邊, 使我們也要面對它的後果. 因此, 有一些有心的先智者, 開始尋找如何因應這種惡化現象, 有人開始觀察大自然運作的道理, 並親身體驗原始農耕的真相, 土壤, 水, 陽光與植物生長之間的動律. 發現人的生活, 可從簡樸開始, 並向大自然的運作學習, 回歸大自然天地, 啟發綠生活. 應該是可以得到更健康, 更富足的人生. 這個理念, 正由一些有心人, 是從澳洲的鄉村, 以大自然也是為師開始, 它是由比爾 .墨立森 [Bill Mollison]所創立的 ---樸門永續設計 [Permaculture]. 來向全世界介紹推動現代大眾的生活運動. [樸門永續設計] 的英文 [Permaculture] 是由 [Purmanent] 永久[Culture] 文化 以及[Agriculture] 農業, 所組成的新詞. 樸門的精神, 是巧妙運用自然, 模擬自然, 以永續的方式, 提供人們食物, 能源, 以及其他物質與非物資的需求. 它是一套宏觀的設計系統, 也是一種生活態度與藝術. 不僅能以友善地球的方法, 生產食物, 更能引領人類, 設計永續的居所. 不論在鄉村或都市裡, 小至陽台 ,屋頂, 後院大至社區村落, 或一個國家, 甚至無形的社群關係. 這個理念, 已漸漸擴展到世界各個角落,並有許多人投入參加這個行列, 親身體驗這種生活, 也真的獲得身心滿足. 這也是一個關懷大地環境維護的行動.
從孟磊. 江慧儀.這對夫妻合著的 [向大自然學習設計] --樸門 Permaculture啟發綠生活的無限可能. 這本書, 讓我認識瞭解 [樸門永續設計] 這個領域, 在細讀之下, 那麼親切感, 孩童在鄉野的生活日子, 浮現在腦海. 記得童年, 打赤腳, 在蕃薯田裡追捕的那隻大青蛙, 在稻田裡,吊著小青蛙, 田溝裡, 捕捉魚蝦的景象, 如在眼前. 那時鄉野, 農田, 植物, 各種小動物, 相互之間, 循環不斷. 幾十年之後, 這些景象都以不見, 忽然才領悟, 那時大自然, 有維持一種和協的互動均衡. 如今, 我們的物資生活, 雖有較多的工業產品, 供大家使用, 但是總卻缺乏那種活動的親和感. 難怪, 近年來報端上時常報導, 有許多壯年事業家, 或高科技白領技術人員, 毅然放棄都市繁榮高薪待遇, 投入臺灣東部, 或山林鄉野, 過著與大自然林園間的簡約生活, 自己耕作, 自己動手和土地農作物相伴相隨, 並自得其樂. 這種景況, 對應 [樸門永續設計] 精神,確實相符合.從這本書中, 使我瞭解, 當前臺灣地區, 已有許多人投入參與 [樸門永續設計] 的行列, 並參加課程學習訓練. 這種學習, 也不必要到另外一個山林田野, 居住在都市裡的居民, 能妥善運用這個觀念和精神, 一樣可以從身邊自家做起, 家裡陽台, 空地, 樓頂空間, 隨處都能加以運用. 只要把握其基本精神, 維繫生物生長元素, 用智慧, 參酌生物多樣性, 在陽光水和土壤自然運作, 並動手進行去做, 應該很快就能顯現成果 .
[ 樸門永續設計] 是以向大自然學習為方向, 提醒大家, 回歸自然, 崇尚簡樸生活, 並與大地田野生產物共行進. 而使我們的環境, 多一份生息的空間與時間. 它有三個倫理是 [一] 照顧地球: 包括照顧地球上所有的生物與非生物, 如土地, 空氣, 森林, 微生物, 動物, 水等. 如果我們不善待地球, 當地球的生態系統無法維持平衡, 其受害的是我們住居的人類. [二]照顧人類 : 尊重所有的生物與生俱來的價值, 使人類都應該能夠取得基本的食物, 有庇護的所在有發展自我的機會. [三]分享多餘: 設計出符合公平正義的經濟繫系統與社會環境, 讓地球資源獲得合理分配, 使地球空間, 人與各種生物, 共存共榮. 這本書裡, 所告訴我們的是, 在我們日常生活中, 轉變觀念, 觀察互動, 發揮創意, 動手進行, 擴大影響. 相信很容易呼喚大眾, 來共同參加這個行列. 書本所敘述內容, 那樣實在親切, 真的讓我打從心底感動. 我想也應該加入 [樸門永續設計] 這個行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