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10月24日 星期三

水 的 未 來 讀書心得

    2012 10

   陽光 空氣 清水 是地球上所有生物生存的要素, 無論植物花草樹木, 或動物鳥禽走獸, 都必須要有這些要素, 才能生存成長. 而陽光在太陽正常運轉下, 日夜循環, 大致上是不會虧乏. 空氣在大氣下流動, 仍不豫欠缺. 但是清水, 有它的特性, 在不同環境下, 有不同的型態. 本來的面目是液態的水, 可供應動物植物方便吸取使用, 可是, 有時在高山低溫下, 結為冰雪, 有時又會蒸發成水氣, 飄散在天空成雲. 是為難以捉摸的東西. 因為水是各種動植物本身結構的基本因素, 而且是經常需要補充使用的要素. 自古以來, 地球上一切生物, 都是依賴水而生活. 然而水的供應, 在人類文明發展後, 已產生重大變化. 從早期人類遊牧或農耕時期, 逐水草原而活動, 或蓄水耕種, 都是以在水源環境邊生活. 在人口不多數時期, 大致還能相安無事. 但是自從人類開始使用進步工具, 從獸力轉移為動力, 發展為工業, 為使人類生活得到更為豐裕, 更為方便. 人類截取更多的水源來使用. 經過近一兩百年的發展, 人口快速增加, 也急速往都市集中. 水的需求量暴增, 自然供應的水也日漸不足, 已成為當前嚴重的課題.

    , 是人類最珍貴的資源. 也是最不可或缺的東西, 它是全球性的, 地球上所有動植生物, 都必須依賴它生存. 然而水的來源, 卻是有點戲劇性, 雖說地球上有百分七十是海洋水源, 但是水又分為淡水和鹹水. 大海洋裡都是鹹水, 而動植生物所需要的是淡水. 淡水的來源, 是海洋及地面水氣蒸發成雲, 再下雨落地, 或高山融雪, 聚集成河流, 或蓄存成水潭湖泊, 以供萬物使用. 由於地理環境和經緯度氣候不同, 全球各地的降雨量, 和降雨地點, 就有顯然不同.也因此, 水的分佈就產生極大差異, 有的地方, 終年缺乏雨水而乾旱, 甚至造成沙漠化. 有些地方, 雨量太集中或太分散, 致無法有效利用. 另一方面, 由於現代工業化後, 許多工業生產都需要大量的工業用水, 致使水的運用, 包括人類日常飲用使用, 還有農業灌溉需求, 更有工業上應用, 多方面爭取用水. 許多水的各種問題就顯現出來, 水的來源, 水的使用, 水的分配,水的汙染等等課題, 已是當前各地區, 各個國家, 各洲際間, 甚至全世界各地方, 所面臨的重大事件.

    有關水的事件, 雖然已是全世界的問題. 剛好有一位法國 法蘭西學院終身院士, 艾瑞克 . 歐森納 [Erik Orsenna] 先生, 關心水的未來, 特別專程走訪全球各洲, 到訪許多國家和地方, 親身體驗瞭解當前世界各個角落, 有關水的現況, 而著作一本 [水的未來] . 從水的本質測寫開始, 讓我們先瞭解水對人類的關係淵源, 再分頭走訪世界各地, 觀察水與環境和動植生物的關係, 以及人類生活的因應與無奈的現象, 並且探索當地國家政府, 對水資源的態度和因應之道 .基本上, 水是無私的提供各種生物需用, 只是使用的方式和用量各有不同. 另外大地環境的差異, 更造成水源的使用,分配, 也是極大區別. 作者從澳大利亞廣裘大陸, 親訪曾是野生動物天堂之地, 因礦業開採和農作物的需求, 水源, 已使這個地區, 面臨水量不足與相互爭奪的各種因果. 在新加坡, 這個城市型國家, 發現有決心維護珍貴水源的政策措施, 將水的來源分雨水, 廢水處理, 海水淡化, 以及普設儲水池潭, 專責機構, 專業人員管理, 條理分明, 嚴格治理, 做永續計畫, 實令人欽佩. 為有效儲存雨水, 分別建造水庫, 並全面植種綠化, 配合環境保護與美化. 又將廢水過濾淨化, 循環再利用, 將水做最有效使用. 另外為海水淡化工程, 建造海埔新生地, 並規劃多用途使用, 建設新的觀光景點, 神奇的計算, 無中生有的國家執行力量, 真是讓人驚嘆! 世界有幾個國家有此魄力. 另外, 一些落後國家地區, 由於貧瘠,人民生活在困窘, 又無乾淨清水的環境裡, 因水汙染而導致疾病流傳, 又無法脫離困境的悲哀.像印度, 加爾各答, 孟加拉等地區, 正面臨這樣命運. 在中國探訪裡, 顯示自古幾千年來, 中國人對水的治理歷史淵源, 從大禹治水的方法, 到引水灌溉的渠道, 以及南北運河開闢, 都是歷代先賢智慧的貢獻. 中國地大廣闊, 從東到西, 由南至北, 無論地型, 天候差異甚大. 在記錄上, 百分之七十的降雨, 都集中在夏天. 恆古以來, 劇量雨水, 造成中國最長最大的河流, 長江和黃河氾濫成災, 是千古以來要面對的災難. 又以空間劃分南北兩部分, 人口相當, 但北部雨量只佔百分之十七. 南北雨量顯著差異. 水的問題確實困難. 中國的幾個國家五年計劃, 逐步分別處理解決相關問題, 長江三峽水壩的完成, 除了發電功能外, 防止長江的氾濫, 是最大效益,也是儲存水源的方法. 雖然目前, 每當雨季來臨, 仍然有地區性的水患, 但大致上已經與往古時代的災害減少甚多.另外, 作者也前訪中東, 地中海週圍, 非洲, 南美洲, 以及美國沙漠城市拉斯維加斯等地區 , 從不同地區與國家, 近年來對水資源的政策和管理, 就會有不同的效果. 但也顯示出, 有遠見和能力的國家, 都會關心重視水的維護和儲存.

    由於水資源的重要性, 已是全球各地區國家最關心的問題. 也因現代化的國家, 對水的需求日益增加, 而能提供的水資源, 卻是極不穩定. 大家也有一種共識, 未來幾十年, 是否仍有足夠的水, 可充分供應, 是一大難題. [] 供應人類飲用, 工業生產的大量需求, 也要供應動植生物的生長, 是人民生存不可或缺的資源. 許多內陸國家, 共同採取內陸河流或湖泊的地區, 已開始進行爭奪水源, 這種爭水現象, 再不久就會普遍化. 另外許多人口集中的大都市, 也因大量消費用水, 所產生的廢汙水, 也成為現代都市的嚴重問題.當前水資源的管理, 已是一項跨國的問題.已非單獨地區所解決的事. 水資源的使用, 也不能以自私的地域觀念, 要有寬宏的眼光最重要. 水資源的分配, 更要以分享的理念, 做最適當的劃分. 另以現代科技的能力, 對廢污水的處理再利用, 更是水資源運用的大方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