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8月17日 星期五

大 遷 移 ---- 暖化如何影響你我的未來 讀書心得

   201208

      最近有幾項媒體報導, 有關世界各地異常氣候的景況. 美國發生大旱災, 有許多州, 因長期未下雨, 造成農作物缺水歉收, 黃豆, 小麥, 玉米收成驟減, 價格急遽上升, 可能影響全球農產品供應. 另一方面, 中國大陸發生嚴重水災, 長江和黃河兩岸地區, 水患連連, 幾個省市被水淹沒, 連北京, 上海, 重慶等大城市也淹水, 甚至長江三峽水壩也實施洩洪. 從媒體影片上顯示, 真令人觸目驚心 .菲律賓近幾個月, 常因低氣壓形成颱風, 造成大風雨,災害不斷.  去年泰國曼谷地區, 也被大水淹沒幾個月, 積水無法消退. 釀成工廠機器,原物料泡水, 經濟財物 損失嚴重. 另外像七月份的台灣, , ,南各地, 也都因突然下落驟雨, 造成大淹水, 實讓人驚覺, 大地風雲色變. 又台北的氣溫飆到 38.3 , 連續 37度高溫, 也創下幾十年來記錄. 三年前, 莫拉克颱風橫掃台灣, 也造成南部地區空前災害, 土石流淹沒小林村, 讓人餘悸猶存.  整個世界, 無論遠在天涯, 或近在身邊, 不均衡的大旱, 大水, 飆高氣溫, 使我們切身感受到氣候變化無常.也使我們驚覺, 大地天候變動, 對生活環境的影響.

    自從幾年前, 美國高爾發表的一部記錄片 [不願面對的真相] , 告訴普羅大眾, 這個世界正面臨因環境變化, 所造成的後果. 極地冰山崩塌的景象, 北極熊的生存空間縮減, 地球暖化引發的效應, 已降臨全球各角落. 海平面上升, 氣候因升高的連貫影響, 正無聲無息接近我們身邊. 但是整個世界, 全面性的真相情形如何, 都僅是片段性的報導, 卻仍沒有很完整的資料顯現. 因此, 有一位資深新聞工作者,  史帝芬 .法瑞斯 [ Stephan Faris ]. 對當前全世界環境變遷, 所隱藏的, 或已發生的, 或將要發生的事物, 很有心的運用他的專業知識, 細微觀察, 實地深度訪談瞭解. 並做真實記錄, 而寫著一本書為  [大遷移---暖化如何影響你我的未來] . 作者以敏銳的新聞背景觸角, 行腳走動, 親臨其境的搜集第一手資料, 來報導世界各角落, 洲際, 國家, 地區的人與人之間, 人與物之間, 人與環境之間的各種互動, 以及大地環境的變化情況. 讓我們能深深體會認識, 我們所處的真實環境景況, 使人恍然大悟, 當前的世界, 已經大大的變遷了!

    [大遷移] 作者史帝芬. 法瑞斯, 他指出氣候變遷, 帶來的影響與後續不斷衍生的事件, 將超越環境與天候的層次, 更行塑人類的生活方式. 各種氣候變遷的影響, 造成連鎖效應, 乾旱, 導致相互搶奪水源. 海平面上升, 迫使人類移居遷徙. 無法適應環境變化的物種, 則造成生態系統瓦解. 作者從非洲沙漠地區開始, 見識到幾千百年來, 逐草而生活的遊牧民族, 和落地而耕種的農民, 原本相安無爭, 也相互包容. 但是氣候乾旱, 已改變一切, 沙漠地區不斷擴大, 砂礫吹覆了肥沃的土壤, 罕見的大雨, 沖走了沖積土. 賴以為生的草原, 快速縮減, 遊牧生活空間被擠壓. 為了生存, 就到處尋找水源和綠草. 原來耕作的農地, 也因缺水而歉收, 僅有的農作物, 開始常被遊牧牧人侵害,  致使牧人與農人造成衝突. 導致為生存活命而戰爭連連, 相互殘殺. 非洲愈來愈烈的種族衝突, 非關膚色, 也不干信仰, 只是為了爭奪,  因沙漠化而日趨貧瘠的土地, 這種景象實令人心酸 . 另外, 在中美洲地區的 [多明尼加共和國] , 與多災多難的[ 海地] 國家, 位於同座島嶼上, 兩國因不同的政策, 造成不一樣的國家命運. [多明尼加共和國], 因有效推動森林保育, 維護珍貴天然資源, 讓國家穩定發展, 也能有效避免颶風災害. [海地] 國家, 卻盲目的大量砍伐森林, 人民生活依賴森林資源, 卻不懂得去珍惜,  因而喪失了百分之九十八的林地, 光禿的國土, 難以耕作, 更無法保護大地, 難怪颶風一來, 災害慘重. 在同一個島嶼上, 這種對原有森林資源的保護政策不同, 竟然顯現不一樣的後果, 是一件值得借鏡的例子. 上面兩個案例, 非洲地區, 因天候變遷所帶來的無奈. 而中美洲 [海地] 國家, 卻由於自己的無知與自私而受難.

     大地氣候變遷所影響的, 不只是人類生活的變動, 更影響全球動物, 植物的生存空間. 由於大旱缺水, 花草, 樹木枯萎, 賴以為生的各種大小動物, 不易存活, 甚至昆蟲類, 也因森林的砍伐, 而到處奔逃, 原定居於樹林深處, 被迫流竄平原, 也帶來人類病毒. 如作者所述, 在南美亞馬遜河流域的大規模砍伐森林, 不斷的擴展開闢農場, 焚燒林木. 屯墾者陸續進駐後, 原存居於深山裡的昆蟲, 生物. 被引進人類住居的地方, 如病媒瘧蚊的繁殖, 傳播瘧疾病原. 囓齒動物的糜鼠, 帶著可怕的病毒, 侵入社區. 加之全球暖化, 氣溫上升, 各種疾病也紛紛進入人類居住環境. 作者也以幽默眼光的觀察, 全球暖化, 對葡萄酒產業, 會因適應氣溫的轉變不易, 而可能會產生較好的葡萄. 也就是說, 植物的生長, 是會隨著氣候的變遷而改變, 如果來不及應變, 也許是短期的轉變, 或長期的淘汰. 在書中, 作者走訪全球各大洲, 體會各地區的人群生活, 觀察動物與植物的生存變遷, 確實這個世界, 一直因氣候變遷而在改變 .

     地球暖化的原因, 現在大家都知道, 是人類排放大量二氧化碳, 以及大量砍伐森林所造成的溫室氣體, 被吸進大氣層之影響. 也有許多人在呼籲, 必須減少二氧化碳的排放, 來減緩地球的溫室效應. 但是, 削減溫室氣體的努力, 總是與各地區地方利益相衝突, 這是人類對抗氣候變遷的最大挑戰.  先進國家, 為維持既有的生活條件, 而不願理性的施行減碳計畫. 落後地區, 為生存需要, 而盡力爭奪大地資源 . 雖然當前, 已有國際組織奔走, 籲請各國共同計畫二氧化碳的減量排放, 或以造林方式, 來緩和氣溫上升, 可是其效果仍然有限. 因為地球暖化, 是集合普羅大眾, 點點滴滴的共同貢獻. 也只有改變我們的行為, 認真理解因果, 才能解決問題. 從這本書裡, 讓人瞭解, 當前整個地球各區域, 正面臨氣候變遷所帶來的衝擊. 我們有幸生活在比較豐裕的社會, 我們要更加珍惜我們所擁有的外, 也要盡一份地球人的責任, 響應減碳行動, 並從日常生活中,實施簡單用物, 放棄過度消費, 以減少二氧化碳的產生.   

2012年7月20日 星期五

行走, 儲藏愛 : 山與親情的編織 讀書心得

浩    2012.07
      台灣山岳森林之美, 早已深印在我的心中. 記得在六十二年二月, 跟一群朋友上合歡山, 那時心裡沒有一點準備, 以為只是一般郊遊, 沒想到遊覽車到翠峰時段, 被告知前面路程, 被大雪封閉, 車輛無法通行, 只有下車徒步走上合歡山莊. 原以為走一下可到達, 沒想到走了四個多小時, 才到武嶺, 大家已精疲力盡, 又餓又冷. 在路邊攤買了一碗香菇雞湯, 卻只能呼氣, 而沒有力氣喝下, 至今印象深刻. 在又走約一個鐘頭, 總算到合歡山莊, 許多人, 因寒冷又有高山症狀況, 大廳地上已癱倒一堆遊客. 那時我還算年青, 身體還好. 晚上走出門外, 驚喜發現山林大地, 一片銀白雪景, 天空一輪明月高掛, 又圓又大, 就在頭頂上, 萬籟寂靜, 此情此景, 震動我心. 從此, 我開始對台灣山岳嚮往登爬, 之後參加一些登山活動, 尤其像五岳, 三尖, 台灣百岳, 是心中攀登的目標, 確實也攀登不少台灣南北各地高山, 真的親身體會, 高山那種迷人的景觀林相, 稜線行走 和登頂時那分喜悅與滿足, 令人難以忘懷. 只是在登山過程, 因工作關係, 時間有限, 每次攀登行程, 大多較匆促. 對山岳景色, 總是遠眺粗看, 無法細細品味觀賞. 僅是留下粗略印象, 但這些經歷, 也是充分滿足那種登山樂趣。

      最近拜讀, 孟婉瑜君所寫著的  [行走.儲藏愛--山與親情的編織]  一書, 慢慢細讀, 深深體會. 他們夫妻子女大小四口, 從小孩出生不久, 就開始帶他們, 投入大自然山林懷抱裡 . 對台灣山林野外, 做志工調查的經歷過程, 點點滴滴, 令人感動. 對於一個也是山岳森林的愛好者, 似乎有一種親身參與的感受.作者以細緻觀察 山林裡, 花草, 樹木, 果實. 昆蟲, 蝶蛙, 魚蝦.鳥鼠,飛禽等 情境. 並與幼兒夫婿共同揭開大地原相, 不論是蒲公英花絮的飛揚, 或落地松果, 都是一分喜悅. 是在山區帳篷裡, 聽到山鳥, 野梟的鳴叫, 真是令人心動. 由於我長期攀登山岳過程, 大都是匆匆步伐, 現在閱讀之下, 回頭回味神往, 當時登山的許多回憶, 有那種親切感.也補足我以往, 在山岳行走時所遺漏的點滴. 書中許多圖片, 是那麼熟悉, 更勾起我許多往年攀登山林時的往事回味. 就如 [流螢--草嶺古道, 桃源谷] 那一段記述, 他們為貪圖眼下美景, 而追趕末班火車情境. 讓我想起那次, 攀登大霸尖山回程時, 也忘懷沿路日落時分的景色, 而匆忙摸黑走下九九山莊的狀況. 真的,  心裡有一股暖流在動。

     從書中記述, 我們應該知道, 作者孟婉瑜和他夫君陳理德君, 也都是登山老將. 幾條台灣挑戰性的山道, 都在書中有意無意間出現. 而本書主要是, 在記錄他們結婚後, 在小孩出生成長中, 帶領兒女一同行走山林的景況. 夫妻同好, 又能與子女啟蒙山野的樂趣, 確實幸福美滿, 也令人羨慕. 不過我覺得, 他們夫妻因藝高膽大, 有一些地方不便模仿. 例如, 記述三貂嶺古道那段, 為觀賞三貂嶺瀑布, 而懷抱幼兒攀登溼滑木梯, 看來驚險萬分, 不管是自信滿滿,但我仍不以為然, 況且也可能違背兒童保護法之規章. 但我能理解, 作者所安排的行程, 都是舊地重遊, 也是刻意為他們子女成長過程來帶領. 因此, 對山野一草一木, 或周遭環境生物, 那麼熟悉, 敘述那樣細膩, 使人讀來有如身臨其境. 如在清晨四點半起身, 帶領幼小子女 , 在黎明前, 踏著淡淡月色, 走向美麗晨曦, 守候著日昇前後的片刻, 是多麼美妙的境界. 還有在尋訪山毛櫸一段裡所敘, 不期遇到一對帝雉, 跟隨觀看帝雉的步伐情景, 令我想起那次登攀嘉明湖途中, 在向陽山徑上, 看到一隻台灣藍雀的驚喜, 雖是一閃而沒入草叢裡, 但至今仍未忘懷. 其實行走山林路徑, 常會在無意間, 發現驚奇. 記得另外一次見到台灣藍雀, 是在八仙山遊樂園的花架邊, 那時我們一群夥伴, 正在花架下休息用餐, 突然有兩隻台灣藍雀急躁叫聲, 引起大家注意. 原來花架上有它們的鳥巢, 裡面有幾隻幼鳥, 而有一花貓, 正在附近徘徊. 這對台灣藍雀, 拼命保護它們家園, 奮力防範花貓 . 我們一行, 本能協助趕走花貓, 才結束這場爭鬥. 現在回想, 如在眼前. 在本書中, 勾起的回憶很多, 可說一邊閱讀, 一面神往回味, 往昔登走山岳的景象, 以及記憶裡的點滴鏡頭。

     本書作者夫妻, 對一對幼兒子女,  從小引導他們接近自然大地, 認識山林環境, 接觸上天給予的恩賜, 品味幽香氣息, 摘採野花野果, 同眠山野帳篷裡, 一起成長. 一家人, 樂在其中, 那麼諧和安祥, 那麼真讓人欽羨不已. 他們以其登山累積經驗, 傳承給下一代, 讓幼小心靈, 接觸大自然, 親近大地環境. 一年四季, 隨著時序, 跟山野花草, 林間小生物, 相互追逐活動.也在生活裡, 瞭解關心山也自然環境, 這是最真實的生活教育. 雖然, 我們不是人人有那種條件,機緣. 但是, 他們的腳步, 帶給大家神往, 也深深引起欽羨與敬佩。

     自從四年前, 由公務機關退休, 一時也很想再踏登高山, 曾前往馬來西亞, 攀登 4095 公尺的神山, 那次雖登頂成功, 卻很辛苦, 也耗盡體力. 之後, 自知年近七十了, 身體狀況必要加以注意保養. 有一位好友, 骨科名醫郭醫師諄諄告知, 老骨頭要省省的用. 他看到許多登山好手, 都有骨頭關節問題. 而老婆更是加油添醬, 禁止我再去登山, 至此登高山的夢, 算是破了!不過那種山岳林木的呼喚, 常在我心 . 因此, 現在偶而集合一些老友, 安排短程旅遊, 或開車, 或搭火車, 或租車. 三五天的山區行走, 也有一番風味. 山林野外卻是最吸引人的。

2012年6月27日 星期三

生 活 越 簡 單 [越 富 足] ----讀書心得

   2012. 06

         現代人的物質生活, 拜新科技與生產力的進步之賜, 無論衣,,,行等各方面, 都有豐富和充足的供應. 只要你有能力, 就可以輕易取得, 以滿足需求. 這雖然是一件圓滿的事, 但是因為人的慾望無窮, 當他滿足一項需求後, 另外一種的需求, 也隨之產生. 尤其近幾世紀來, 自由市場經濟與資本主義私有財產制度的建立, 使生產者, 為其最大利益的追求, 而傾其所能, 生產提供更新奇,更豐富的產品, 來滿足消費者. 普羅大眾在這種環境下, 默默承受這種供應. 也從原來單純滿足生活基本需要後, 開始選擇更喜歡, 更新奇的物品. 慢慢脫離消費使用生活物品的本質. 在經濟能力足夠時, 就會做不同的選擇. 例如以 [食物] 來說,從單純填飽肚子為目標的飯菜, 改為美味料理食品, 進而追求精緻花俏的風味餐點. 至於其他如衣著的多樣, 已不是僅為禦寒防身而已. 物質文明越發達, 大眾的生活越複雜繁忙. 現代人經濟生活條件較富裕, 但是否真的過得富足呢?

         有人開始觀察, 現代這個社會大眾生活, 表面上好像很富裕, 但是, 是否真的過得美滿幸福. 恐怕是不容易論斷. 人的生活, 除了物質生活外, 還有精神方面與心理上的領域.尤其在經濟社會發展後, 人們的財富普遍增加, 也更有能力去取得, 他們所喜歡的物品. 進而開始有過度消費的現象. 除了滿足物質基本需求外, 有時也會有炫耀的心理產生. 一項簡單可供滿足需求的物品, 就會要求更精緻, 更高貴的東西來使用. 而供應者, 也會順其所好, 使用更多的資源, 去產製更絢麗的物品, 來因應這種需求. 如此循環, 會使整個經濟社會更繁榮,並更複雜. 也因而產生, 所謂現代經濟社會的 [富裕病]. 這種 [富裕病] 是使社會生活沉迷在不斷物質的追求與享受, 卻難以得到真正精神上與健康上的充足, 也是一種現代社會的矛盾現象.

         有一作家, 大衛 . 旺恩. 他關心社會的 [富裕病] . 從美國大都會大眾的生活型態, 觀察分析現代人的消費行為, 不但是過度浪費, 也對環境資源的衝擊, 提出主張. 從關於個人面向, 以及關於環境面向, 進行條理性的解說, 而寫一本書為 [生活越簡單越富足] .來召告大眾, 生活真正的富足與快樂的追求, 是應該在平淡簡單需求中得到. 過度的消費炫耀的追求, 不必然可以達到幸福, 也可能是空虛與茫然. 其實簡單的生活, 只要改變自己的想法觀念, 從自己作起, 抑制自己的慾望, 雖不容易, 但也不是天大困難. 如果在平常生活中, 有心觀察比較, 粗茶淡飯的養生, 應該會比大魚大肉的負荷, 來得心安理得. 現代生活用品, 有多樣性的選擇. 如果心存自然健康, 不必追求精美細緻的物品, 一樣可滿足生活需求, 那供應製造者, 也就不會挖盡心思, 去產製各樣超越實用的物品. 我們知道, 要生產精緻物品, 在系統性循環裡, 就必需耗用更多環境資源. 在本書裡例舉說明, 一件T恤衫, 就要耗費棉田, 運輸油料, 工人成本.如果再精密物品, 那會耗用更多的環境資源. 所以, 鼓勵由個人做起, 多使用天然原始物品, 少去選擇工業加工產品, 對個人及環境的維護, 是有實際的助益的. 永續生活中的真財富, 是選擇適當的滿足因子, 來滿足人類的基本需求. 如生存, 保護, 情感 ,理解, 參與 ,休閒 ,創造, 認同, 自由. 那我們就能消費更少, 也會快樂更多. 用自己的力量, 是可以影響群體的方向. 只要結合共同的意志, 減少豪華無當的需求, 回歸自然清淡的知足, 是可以改變經濟社會的現況. 這本書的目的, 就是告訴大家, 從個人做起, 進而能維護大地環境.

         最近在電視報導中, 看到一則報導,中國內蒙古地區, 一個靠煤礦發達的城市, 訪問幾位當地年青人, 他們已擁有兩, 三部千萬元的時髦豪華汽車, 但還是要想再買下一部新的高級千萬元汽車, 其不知足的心態, 真的讓人感慨萬千! 大陸近幾年經濟發展快速, 但人的價值觀並沒有提升, 炫耀富裕的心態嚴重. 車輛只是代步工具, 能行駛,安全就好. 要同時擁有幾部高價汽車, 所為何來? 又如女性所喜歡的手提包, 也是一樣的心理. 常看到許多女性, 爭相購置精美皮包, 從幾萬元到幾十萬元, 甚至上到百萬元, 我常想, 一個手提包裡, 也許只放置幾千元的物品, 是否真的需要這樣高價, 或僅是炫耀心態 .另從我個人來說, 以前在職期間, 對衣物穿著, 會比較在意所需場合的配合講究. 但自從四年前退休後, 覺得生活上, 輕鬆自在最方便安逸. 衣著方面, 幾百元的休閒衣褲, 就很適宜台灣南部的天候. 去年在夏威夷的大賣場, 買了一只電子手錶, 美金 9.7, 合新台幣不到 300. 有鬧鐘和馬錶設備, 也有夜光設計, 且又準時. 它替代我以前配戴的手錶, 覺得很適宜方便. 一年來, 隨身戴著它, 不論出國旅遊, 進出觀光地區, 從沒有人在意它. 最近在美國西雅圖一家賣店裡, 看到一只勞力士錶, 標價美金 38,500 , 約合新台幣一百一十多萬元. 同樣是看時間的手錶, 用途相同, 但其價格相差幾千倍. 我覺得我的電子錶很實用自在. 我想, 如果能真的認清楚, 什麼是物品的實用價值, 就不必去追求形態上的高價格 .現代人的生活裡, 有各種形形色色的物品, 供我們方便選擇, 但我們的選擇, 是否能給我們確實的富足感. 另一方面, 對我們的生存環境資源, 會不會造成傷害, 這應該是我們所必須審慎判斷.

2012年5月21日 星期一

環保一年不會死----紐約客減碳生活日記 讀書心得

   2012. 05


      今日報載, 在全球化衝擊下, 富裕帶來慾望. [不丹] 不再幸福. 前幾年, 其他國家以[GNP] 測量成就. 不丹國家卻以 [國民幸福指數GNH] 成為全球最幸福國家. [GNH] 國民幸福指數, 是依據心靈快樂, 環境保護, 健康, 教育, 文化, 生活水準, 時間分配, 社區活力及良好的治理等九項標準評斷. 一直是許多國家發展的努力指標. 但是 [不丹] 經濟的蓬勃發展, 也像多數國家一樣, 走向物質掛帥. 如不丹總理廷里所說, 不丹將水利發電電力賣給印度賺的錢, 全讓為啟動汽車進口汽油的費用抵銷. 出口潔淨能源的獲益, 等同向印度進口骯髒燃油的成本. 從印度進口的工業和消費商品暴增, 人民生活物慾, 也漸漸影響環境和寧靜的步調. 看到這則報導, 使我感嘆, 不論世界各地, 在追求經濟成長與工業產品的變化下, 普羅大眾, 如何跳脫物慾的誘導, 而不去改變生活需求與影響大地環境.

   現代大眾生活, 隨著各種發達的工業產品包圍, 更增加對日新月異之物品的依賴. 無論衣,, , , 緊密關聯. 越居住在都市化的民眾, 越需要方便使用的物品, 而這些產物品, 幾乎都是以環境資源的採取和破壞為代價. 越先進都市的生活, 對環境的影響就越廣大. 如果說,想在大都市裡, 進行環境保護的理念和行動, 確是很不容易, 因為大眾之中, 個人的力量畢竟很有限. 但也不能束手無策, 應該是要集合眾人的力量來推動. 而眾人的力量, 必須要有令人信服的理念和動機. 有幸, 在世界各地區, 確有一些有心人, 為大地環境保護投入心力, 默默為環境保護盡力, 以自身體驗, 來傳達對環保的做法, 引導大家來體會施行.

    有一位英國電子工業博士, 居住在美國大都會城市紐約, 有感於大地環境的變化污染, 思考如何改變生活居家的模式, 來徹底戒掉主流社會習以為常的消費習慣, 以過著不對環境造成任何 [淨影響 Net Impact] 的生活. 他和他的太太與稚齡女兒及一隻狗, 試圖在居住於紐約市中心, 要盡最大努力, 以不製造垃圾, 不排放二氧化碳, 不放有毒廢水, 只買當地食材, 不搭電梯, 不坐地鐵, 不使用包裝商品, 不碰塑膠, 不吹冷氣, 不看電視等生活方式, 來體會怎樣做個零污染人. 他以一年時間和他的家人去執行, 並將其過程和所遇到的境遇, 很自然坦白的敘述, 發表寫了一本書, [紐約客減碳生活日記---環保一年不會死] ,讓大眾也瞭解過著零污染的真相. 現代化的生活, 如何避免使用現代化的工具物品, 確是難以想像.

   [環保一年不會死] 一書作者 柯林.貝文, 不是基本教義派的環境戰士, 他只是為雜誌寫稿. 有一天他忽然發現, 他關心環境, 關心未來. 但總是在指責別人, 希望改變世界, 但是卻從來沒有要想到改變自己. 他花太多力氣, 鄙視別人做得不夠多, 卻允許自己得過且過. 這個驚醒與覺悟, 是這個生活在大都會裡, 進行 [零污染] 實驗計畫的來源. 從自己和家庭成員生活做起改變, 在日常生活中, 其實有許多選擇, 可做改善環境的方法. 雖然在物質文明消費代表的紐約, 來進行這個實驗, 確是不容易. 但有心者, 畢竟也能逐步克服困難. 誠如剛開始實驗時, 在超商購物時, 店員問是要紙袋或塑膠袋時, 做何選擇, 當然自備購物袋是一種方法. 又在清晨衛生紙的使用, 想到如何減少樹林的砍伐. 從高樓住家上下樓層, 要不要搭乘電梯, 能否減少電力使用, 這些思考, 確實常與現實情況相持. 生活裡的食, , , 行以及育, . 時時要堅持 [零污染] 的指標警惕, 克服難題. 這不是三.五日或一.二個月來進行. 而是長達一年, 有十二個月的考驗. 除了顯示其決心外, 也要證明一個有心為環境保護做事的人, 也能夠在沒有環保背景與訓練的平常人, 一樣可以從自己做起, 為減少污染, 減輕大地環境負擔, 盡一份力量.

   這本書內容很生活化, 就像我們日常生活裡所面對的一些問題, 我們如何處理. 是用直覺方便的隨意來做, 或多加一點關心環境的心來選擇, 相信會有很大的差別. 環境保護的觀念已普植大眾人心, 只是如何去做, 是別人做, 或由自己做起. 常以為個人力量有限, 但是, 這本書告訴我們, 如能認清觀念, 許多事可由自己做起, 也能激發群眾的認同與效法,更能結合大家的力量,來參與推動減碳, 零污染, 保護環境的志業. 其實短期內, 我們無法實現 [環境零污染] 的境界, 但是我們的行動, 有一個開始, 至少努力使環境不再惡化, 並儘速修補, 相信是可以環境是能夠逐步改善的.

2012年4月23日 星期一

毒物專家絕不買的黑心商品----讀書心得

    2012. 04


     現代人的生活, 無論衣...行都需要依賴各種物品, 來滿足必要的需求. 尤其方便,快速的取得, 是大家所期求的. 但是古老的生產方式, 已不容易滿足各種的需要. 而現代人拜賜現代科技的進步, 能以各項技術方法, 來生產製造提供許多物品, 以滿足大眾的需求. 這雖然是好事, 可是隨著人類欲望的提升, 和經濟社會的進步.各種需求量的增加, 對物品的提供, 在考量成本因素, 和市場競爭條件, 就會尋求各項方法, 以最節省的成本, 來生產製造. 例如現代人生活上極端依賴的石油, 和其附帶產品, 石化合成材料, 提供許多方便快速食,,,行的基本物品. 但是石化物品長期以來, 也對大地環境造成不利的影響. 其有毒的物質, 已分佈在現代人的生活周圍. 就以我們日常食物來說, 許多賴以生命存續的各種食物食品, 大多已不是傳統的方式生產, 而是融合各種技術方法所產製的. 它的成分, 是否對大眾能安全衛生, 就很難去瞭解了.我們每天所食用的食物, 如何生產. 會不會影響我們的健康, 有沒有後遺症, 是不是黑心產品, 誰能告訴我們!

    國立台灣師範大學化學系所教授, 吳家誠先生. 是一位知名化學教授. 長期以來, 他以專精化工知識, 參與大地環境的關懷, 提供專業見解和意見, 為改善大眾生活環境而努力.並參與國內許多各種環境保護團體活動, 亦擔任消費者文教基金會委員.召集人.董事.祕書長等職務. 可說是真正獻身投入 社會環境維護, 與消費者大眾權益保護的守護神. 最近, 他有感於普羅大眾, 對日常生活中的食物, 用品的使用, 因為欠缺正確的知識和觀念, 無形中吃進了許多有毒物品, 接觸不少含毒用品, 危害健康而不知. 因此, 他以專業角度與平和易懂的文字, 寫下一本  ---[毒物專家絕不買的黑心商品] 小冊書 --- 細細解說, 我們日常所接觸 , 所使用的各種物品的真相, 讓我們知道如何分辨瞭解這些物品的本質, 使我們能做正確的使用選擇, 脫離有毒食物用品的損害. 拜讀之餘, 除覺得收獲良多外, 更心感敬佩吳教授的用心.

    這本書作者, 吳家誠教授, ---生活越方便, 心境越該回歸  [簡樸自然] . ---來做本書的自序, 顯示作者日常生活所持的信念. 如果我們在忙碌追趕 [現代化的生活] 方式下, 我們會漸漸落入人類創造文明卻相伴而生的漩渦. 本書以淺近生活化的文字, 將一些複雜化學專有名詞, 來簡單解說, 使讀者能切身理解. 全書分前言, 與十個問答開始, 再分為五個部份, 分別敘述我們生活上所接觸, 吃的食物, 用的物品, 穿的衣物, 掌握美味與毒物,以及如何養成好習慣, 來跟隨防毒專家過無毒生活.

    本書前言裡, 直擊作者吳家誠教授, 所過無毒生活的十大生活守則, 其中以絕不用不安全的塑膠產品, 不吃任何加工食品, 使用純天然的清潔用品, 維持規律運動, 來當健康檢查. 這些平實簡樸的生活, 是大家都能做到的. 十個問答裡, 強調多吃自然蔬果, 減少精製食物, 肉類以水煮最營養, 越香的垃圾食物, 毒物越強. 從乾淨的水和食物中, 攝取營養. 規律的休息睡眠與運動是養生的良方. 本書的主要內容重點, 在解說我們日常生活中, 吃的東西, 有許多在無知和求美味與方便下, 把其內涵的有毒物質及添加物, 吞下肚子, 長期累積就危害身體健康, 而不自知. 使用的器具, 也因不瞭解其組合物質, 在使用下分解毒素, 造成傷害. 尤其塑膠製品的各種軟硬器具, 長期影響我們的身體, 但卻難以察覺到. 還有用化學物質調製出來的各式, 香味.口感.色澤的食物, 如各式飲料, 咖啡, 大骨湯等, 既快速,又低成本. 人工色素,起雲劑等等,大眾每天經常接觸飲食的物品, 都在毫無戒備下, 損害健康而不自知. 此外, 對於生活用品中, 也列出許多種, 我們日常使用物品的本質和其中的有害物質. 如保特瓶, 塑膠用品, 兒童玩具, 清潔用品, 衛生用品, 甚至禦寒衣服用品, 電器用品等等各類, 分別以專業知識告訴大家應該如何選擇使用, 來避免受有毒物質傷害. 全書中, 對我們日常的食物, 特別重視. 其中對飲用水的使用, 和食用油的選用要領, 也給大家很明確的觀念. 本書第五部分,吳教授特別提出, 養成 六 個好習慣. 使無毒生活好簡單的要領. , 是看清產品標示, 黑心毒物騙術常躲在細節裡. , 是保持冰箱乾淨, 要瞭解冰箱的使用方法. , 是用清水洗蔬果就可以. , 是少用清潔劑, 善用自然果皮,,. , 是不碰有毒物質, 明白超好吃, 超好用的,常是隱藏毒物的所在. , 是簡單過生活, 吃的天然, 多運動. 回歸自然, 就是最好的養生法. 最後, 吳教授特別提出, 防毒小叮嚀, 保持健康又快樂的十大生活要訣. 1,  減少食用的鹽量 2, 飲食均衡, 多吃蔬菜. 3, 不暴飲,暴食. 4, 一定要每天吃頓好早餐. 5, 吃全麥型碳水化合物,如全麥麵包. 6, 不喝人工碳酸飲料, 只喝足夠的好水. 7, 吃天然低脂, 低糖食物. 8, 住意皮膚及指甲的健康情形. 9, 多自己下廚, 少吃外食. 10, 養成固定運動的習慣. 這本書淺近易懂,使人讀之, 興趣無窮, 也能對生活知識與養生,獲益良多.

     經濟學有一個理論, 就是 [供給能創造需要] . 在現代經濟社會裡, 供給者提供各種物品給需求大眾, 而消費者大眾, 對包羅萬象的物品, 不論是吃的, 用的, 到底品質如何, 是否安全無慮, 真正懂的人確實不多. 雖然在這大市場裡, 有供給者, 消費者,還有政府機關. 但消費者常是被動的, 也常欠缺充足的資訊與知識, 做正確的選擇.目前政府機關, 有建立 [商品檢驗標識]   [CNS正字標記] , 供消費者大眾來辨識. 可是檢驗只是過程, 品質才是結果. 而當在選擇購買使用時, 有正確的知識做判斷, 才是避免受傷害的關鍵. 閱讀吳教授這本書, 已能對當前市場上的各種物品, 有一個明確的概念, 至少也能分辨這些本質真相. 可使在我們購買任何需求物品時, 有一個比較正確的判斷選擇, 可減少因無知的傷害. 消費者大眾, 也許沒有能力, 去禁止黑心商品的供給, 但大家有權利選擇良好的物品, 拒絕有害大眾的黑心產品. 透過群眾有知識的力量,拒絕購買, 拒絕使用.  讓有害的黑心物品, 無法生存. 讓我們的日常生活 ,有一個較安全無害的環境 .我想是這本書給我們的貢獻.